(来源:大悟妇联)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原标题:三农作家,成功背后有好妻的一路相扶
一个作家若要成才,必须经过人生的历练,那就是在苦水里泡三次,在碱水熬三次,在盐水里煮三次,受尽酸甜苦辣,尝透人生况味,你才能了解人生的真谛,你才能感知社会的真实,你才能写出有深度的作品。
他从大山里走来,怀着农民对土地的虔诚和质朴的情感,通过自己20多年的艰辛努力,写出了一系列反映三农问题的报告文学作品,为报告文学界所瞩目。他的《农民的呼唤》、《中国农村教育现状忧思录》曾获1999年、2000年度奖,成为不可多得的反思农民负担,披露农村教育问题的代表作,并在报告文学界占据了一席之地。他的报告文学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农民生存现状、农村教育问题,发出了实现教育公平和让农民休养生息的呼吁,在中国报告文学界引起强烈反响。他,就是报告文学作家杨豪。读他的作品,如临广袤的农村沃土,令你忧患、令你沉思、令你憧憬…… 评论家於可训这样评价:……立足于大时代社会背景来考察农民问题,以恢宏的气度提出‘没有80%的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中国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现代化’,这是很需要一定战略眼光的,……作者把教育、人口、环境、生态等全球性的问题联系起来,……高屋建瓴地提出了问题的重要性,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杨豪的作品是打通未来的。无纺布
2007年他写出了反思农民工问题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农民大迁徒》,再次获得社会好评。著名评论家李炳银在序言中说:在如今这个浮躁的讲求实利的社会生活环境里,如果不是情之所至,心之所系,谁还会下这样的苦功夫?在许多作家和文人对人们遭受不应有的痛苦和灾难视而不见的时候,像杨豪这样的报告文学作家却勇于承当,这是很令人感动的事。这可以说是对杨豪最好的褒奖。此篇并获得2007年重点作品扶持篇目。
2009年,他又出版《长江,忧患的母亲河》,并再次获得反响,被人民网、新华网等数十家网站关注并评论;各大网站发表了他百余篇三农杂文,还有一部三农力作《中国农村鉴证》待出版。著名作家梁晓声为他作序称赞他是中国农民的宝贵儿子,《中国农村鉴证》这一部书,才看完目录便已使我肃然,没有一种大真诚,没有一种大情怀,心里是装不下如许多关于农民和农村的忧思的。杨豪便是广大中国农民们的真诚的、坚持着的、受到打击甚至威胁也无怨无悔的一个代言人。
这一切成功,都得益于他有一个好贤内助——他的糠糟之妻项福珍背后的支持。
青梅竹马摇篮订亲,两小无猜喜结秦晋
1962年9月18日,杨豪出生于大别山的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舒山冲,多灾多难,病病殃殃地好不容易长到7岁,父母便把他送到学堂,没想到他读书异常聪明,尤其作文成绩好。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1岁时,父亲不幸去世,母亲又为集体劳动跌摔成残,这无疑是命运给他的一个无情打击,幼年丧父是人生三大不幸之一,这不幸的遭遇却过早地让杨豪尝到了。快要读到高中时,他正准备考大学实现人生的梦想,一天,年迈七旬的爷爷哼哼唧唧地对他说:亮子(小名),你看我们家里老的老,小的小,不能挣工分,家里年年缺粮,没得法子,你只得回来挣工分养活一家老小。在前途命运和眼前艰难生活困境面前,懂事的杨豪只有选择后者。他伤心地来到学校,收起行李和书箱,踏上了归乡的路,他一路走一路哭。他不知道,从此,前途茫茫,路在何方?无纺布
天黑了,杨豪来到屋后的青峰山上,坐了好久好久,他孤独地仰天长叹:我的命为什么这么苦?老天爷,为什么我就没有理想?为什么我就没有前途?……头上,满天的繁星眨着眼睛,默默作声,身旁,风吹动着树叶沙沙地响,不知所云,脚下,青龙河水发出不平的呜咽,也为小亮子而哭泣……。
开始回来,失学的痛苦是难受的。白天无休止地繁重的劳动,晚上没有电灯,煤油还要靠供应,天一黑,只有早早地睡觉。生活极其单调,他感到苦闷、徬徨、失望。他想到了死,他觉得如此活着没多大意思。他这样问自己:难道我就这样走向虚无吗?难道我就没有理想,庸庸无为的活着?苦闷的时候,他借以书来解脱。书中的至理名言给了他们神奇的醒悟。他又不想死了,他要发奋,他要干一番事业,书中不是有很多自学成材的事迹吗?我就不能向他们看齐?——对,应该走自学之路。奋斗吧,拉紧命运的纤索。无纺布
他从镇文化站借来了大量的书,他一头扎进了书的海洋。原来这海洋里有着非凡的感染力,它能使人悲哀地流泪、开怀地畅欢,无比地憎恨,无限地感叹和长久的激动。他贪婪地读着,知识泛起如酒的浪花使他陶醉,他又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倒在面包上。他想,书里这些人物是不是真的呢?有些事就好像发生在他身边,我也能尝试着写。于是,他拿起了笔,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达自己的爱恨,歌颂人间真善美,鞭挞生活中的假丑恶……他开始了文学创作,情与爱,恨与别,怨与诉,如潮水般地涌于笔端。上苍啊,他需要发泄胸中憋闷了很久的苦闷,需要倾诉不堪忍受的痛苦委屈。这些,唯有用笔写下来,写下来……这是杨豪最初的创作启蒙。无纺布
从此,杨豪在他那斗室一般的小书房开始了劳动之余的创作生活。冬天,当别人都在火塘边暖暖地烤火的时候,他却一个人卷缩在书桌边忘我地读书,陪伴他的只有刺人的肌肤的寒风,而他的灵魂已进入书中世界的春天。夏夜,当别人在树荫下纳凉,享受着清爽的晚风,而这种最低的快乐也不属于他,他只能把自己关闭在小屋子里汗水挥洒地写作,稿纸被汗水沾了,又换一纸,蚊子咬得他一身疙瘩。春秋两季的夜晚,更是他的黄金时间,每晚都要坐到深夜零点,他自己写了一首小诗《自学即事》:白日辛勤劳田间,夜晚深坐伏书案,月落鸟静方得休,梦里又悠遨西天。正好反映了他清苦的劳动学习生活。白天繁重的体力劳动,又加夜晚无休止的脑力劳动,他的身体吃不消了,本来就瘦的他就变得又黑又瘦。有困难,坚持克服,煤油买不起,就点松树节疤,没有稿纸,就买5分钱一张的白纸裁开用。没有时间,就尽量去挤,他常常把笔和本带到田畈,一边劳动一边构思,灵感来了,抓起笔就写。
杨豪有一桩摇篮亲,幼小的时候,不懂事的杨豪只知道一个叫福姐的小女孩常来他家,长大以后,他才知道她是他的媳妇,将来跟他过一辈子的人。他就开始反感,福姐来了他就不想理她。后来,她们又在一个学校读书,同学们都羞他:小亮子,小亮子,小小年纪就有小媳妇儿。他感到无地自容。可能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小媳妇项福珍初中没读完就弃学了。无纺布
农村的礼节繁多,上门、看家、请媒、送八字……而且,每年端午、中秋都要去媳妇家送礼,杨豪极为反感,从来不去,都是爷爷张罗的。
日子一晃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爷爷一直在张罗想给亮子早点完婚,好给家里添个干活的帮手;家里爷爷奶奶老了,母亲又是个瘫子,弟妹又小,家里连个做饭的人都没有。爷爷按当地的风俗礼节开始置办礼物,但杨豪不想早成亲,跟一个没有感情而且还是封建传统摇篮亲的女子结婚,他是一百个不乐意;他有自己的理想,他还要奋斗,他还希望将来成为作家。
但杨豪还是无法与命运抗衡,爷爷早已请人看好了腊月初八的黄道吉日,并通知了众亲朋友为他完婚。在一串鞭炮声中,新媳妇迎进了家门。杨豪的心很痛苦,他想自己的作家梦这下肯定完了。媳妇很勤快,三天后就下厨房抹锅抹灶,一家人都非常满意,唯有杨豪的心是麻木的,对新媳妇不冷不热。他不满意这桩婚姻,他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他要作出自己的选择——逃婚。
一天晚上鸡刚叫头遍,天还未亮,他就悄悄地爬起来,简短地给媳妇在纸条上留了两句话,意思是我要出门了,到很远的地方去;然后挑起一担茅竹准备到镇上卖了作路费,乘着星光踏上了山路。走完30里山路赶到镇上天刚亮,太阳升起时他的茅竹还没有卖掉,这时他发现媳妇找来了;他心里一阵惊慌:逃不了了。媳妇用艾怨的眼神看着他:回去吧!我会跟你好好过日子的。内心充满矛盾复杂的杨豪长叹一声:命,这就是命啊!无纺布
开始,媳妇对他每晚坐到深更半夜不理解,农村人不好好种田干活作庄稼,写那些有什么用呢?能当饭吃?而且还熬灯费油;所以每晚吃罢夜饭媳妇就催他洗脚睡觉,第二天好早起干活。杨豪不听,照样如此,气得媳妇把他写好的稿纸烧了几张。杨豪也气愤地回答她:你再要是逼我,我就走。有了第一次逃婚的经历,媳妇怕他再跑了,只好将就他。此时,杨豪已在县广播站、地区报发表了一些小块文章,邮局不断寄来3块5块的稿费,比他挑着一担柴到30里外的集镇卖一块多钱强多了。而且,县文化馆、公社通讯报道组时常请他去参加辅导学习班,回来还能抵几个集体工。媳妇就觉得他干的有用,是荣光的事,不再反对他。杨豪就不失时机给媳妇讲解,写作写出了名能改变前途,改变命运,将来你可以跟我去享福。媳妇点头理解了他的话,并积极支持他。他要是赶稿子,媳妇就把他锁在屋里让他写作,自己外出干活。天热的时候,杨豪挥汗如雨地写稿,媳妇就给他赶扇。冬天的夜晚,妻子早早地睡下,把被窝焐热,让写稿冻得手脚冰凉的丈夫好进来取暖。多数的时候,杨豪聚精会神地看书,妻子坐在身边一边纳鞋底一边看着他。爱在他们之间慢慢升华。无纺布
自学的10年间,杨豪创作了5部长篇,8部中篇,70多个短篇小说,虽然只发表了十分之一,但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牢固的文学功底。
一身正气常惹祸, 妻子为他多忧心
1989年底,杨豪在武大作家班一位作家的推荐下,有幸进入湖北省文联艺术中心工作,这一干就是四年。和妻子在一起时,似乎不觉得感情的珍重,而今一旦分开了,突然觉得是那么地牵挂,尽量找机会回去多看看妻子。每次回家,总是看到妻子一脸的欢喜,把他当做贵客一般地对待,什么事也不让他干,他感到心里一阵发酸,他不在时,妻子支撑一个家多么的不容易,妻子很勤劳,带着小孩还要种几亩责任田,每年还养两头大肥猪;正是她把家里弄得顺顺畅畅,才使他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在外面工作,他为以前的想法感到内疚。他不由自主地尽量多帮妻子多干一些事情,以弥补欠她的感情。干着活时,觉得心情舒畅多了,山也比过去美,家也比过去亲。他甚至后悔过去没有好好地品味生活。再看身边忙碌的妻子,她其实并不丑,只是显得沧桑一些,更加朴实。夜晚,他坐在桌边看书,妻子坐在身旁看他,还不时用手摩挲着他的脸,或是很温柔地把头靠在他的肩上,这么一靠就是许久;啊,原来妻子也挺浪漫,以前怎么没有发现这一点?无纺布
每当杨豪要离家的时候,妻子总是依依不舍,紧紧地搂住他,扬起脸,央求他说:再呆一天吧!行不行?你一走,就是一个多月,我心里空落落的,想你想得落泪。妻子这么一说,他心里说不出的难受,紧紧地抱往她点点头,默默地答应了她的要求。
有了好的平台,杨豪更加勤奋,他先后在省内报刊上发表新闻纪实类作品60余篇。1995年2月,他得知家乡县检察院办了几个贪污大案的消息,经过深入细致的采访获得一手资料,用两天两夜的时间写出了长篇报道《大悟反贪大行动》,以整版篇幅发表在《长江日报》周末版上,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群众拍手称快,杨豪成了关注的焦点,也成了某些人打击报复的对象。有人威胁他:你小子再回来,小心打断你的腿。甚至有人到他工作的地方企图诬陷他。
年底,杨豪因新闻报导成绩突出影响较大,被借调到新华社湖北分社工作。从此他的生命翻开了新的一页。从社会底层走出来的杨豪,要为社会弱者呼吁,他认为搞新闻,当记者,要有点责任感,能为人民说点公道话。他十分珍惜能利用权威新闻机构为老百姓奔走呼号的机会,以更加勤奋的工作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些年来,他一直关注农民这个弱势群体,为他们呼吁,为他们呐喊。在他的努力下,3年中解决了许多老百姓反映的焦点难点问题,为许多社会弱者讨回公道,还给20多个混在党内的贪污腐败分子曝了光。但同时也招惹不少麻烦。他接到一些群众对地方政府在拆近中侵害老百姓利益的投诉,跑下去调查情况(据说这之前有记者去过被收买),看到一双双哀怨的眼睛,一个个焦虑而疲惫的身影,他据实写了一篇报道,没想到却捅了马蜂窝。因为曝光了某乡政府的问题,乡党委副书记竟扬言,要请一帮地痞收拾他。这帮人干尽造谣、中伤、诬蔑、诽谤之能事,还扬言要整治杨豪,到处打听他所住的地址。他所在单位迫于压力不敢收留他,他被迫离开,重新开始飘泊的生活,搞得心力交瘁。每当杨豪在外面受了委曲受了气,他从不敢告诉妻子,怕她为自己担惊受怕。有一次,被批评人把电话打到家里,声言要告他,妻子听到后急得哭了起来。无纺布
有人问杨豪:你这样守着清贫,维护正义,顶风冒险为民请命,你觉得值吗?你到底图个啥?杨豪一笑:我觉得值,我图的是为民伸张正义,我从社会底层过来的,我知道百姓有冤难伸的痛苦,他们太需要有人为他们说话。由于他嫉恶如仇,只要听到哪里有呼声,他就往哪里去,有时候还惹了不少麻烦,因为写的负面报道,有人打电话告他,还要同他打官司。无纺布
有朋友为他担心:你这是何必呢?你给领导涂脂抹粉,写官样文章,他们高兴,吃好喝好招待你。你给老百姓说话,还得自己掏车费,得罪当官的,有时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对于朋友的劝说,杨豪只能置之一笑:这是没办法改变的,我的性格决定了我的选择,我只能选择这条为民请命的道路。
这些年来,杨豪一直关注农民这个弱势群体,为他们呼吁,为他们呐喊,杨豪一看到周围存在的矛盾,弱小被欺凌,邪恶亵渎正义,他便控制不住激情了,他就要说话了,他就要维护正义和良知了。杨豪写出了许多批评报道,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招惹了许多麻烦,别人唯恐躲避不及的事,他却偏要去招惹它。
有人劝他,别当记者了,整天风风火火,东奔西颠,哪里有呼声就往哪里去,累得臭死。就凭你那一腔子正义你顾得过来这些多如牛毛、积重难返的问题吗?你扭转得了日益恶化的人心吗?拯救得了这个道德沦丧的社会吗?
这话触动了杨豪的痛处,使他幡然醒悟。杨豪想到一个人的力量确实太渺小,就是我们一个群体的力量也显得同样渺小,蚂蚁难撼动大树。他终于发现也深深认识到,他所提到的一些问题,绝不是哪一个地方的个别现象和问题,而是这个社会的普遍现状。他应该揭露社会的现象的病根,正如先辈鲁迅先生所言:揭除病根,引起疗效。杨豪不打算揭露一些惹麻烦的个案和个别问题。他应从社会大面入手,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去剖析、去思考、去批判造成这些社会现象的根源,给政府建言献策,以期引起重视。这也恰恰是新时期报告文学肩负的历史使命。无纺布
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民负担最沉重。杨豪回到家乡时,看到父老兄弟被沉重的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他含着眼泪,以带血的呐喊,写出了《农民的呼唤》。但作品写出后,没人敢发,一直辗转了许多报刊,三年后,终于在权威杂志《当代》上发表出来。文章一刊出,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反响,收到了许多读者来信,数十家刊物也纷纷转载,还被收入《1999年报告文学精选》,说明农民的困苦是倍受世人关注的。家乡的父老兄弟看了后,流着眼泪说:只有农民的儿子才为农民说话,虽然负担不能完全解决,但有人给我们说话,我们心里也舒服些。不知是不是文章的作用,一个月后,国务院派出了农民负担检查小组,深入六个重点省进行暗访。
正因为有杨豪等这样一批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记者、专家、学者的呼吁,如今,农民负担问题在2004年给予彻底解决,全面取消农业税,并实行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民终于可以休养生息。无纺布
随后,杨豪又一鼓作气,写出了《中国农村教育现状忧思录》,以反思的笔调透视了农村基础教育的薄弱,农村教育的忧患,师资力量的低下,失学孩子的心酸,大胆地提出了教学楼盖漂亮了,读书的孩子却少了。并且深情地发出警示:中国有九亿农民,农村基础教育事关国民素质的大问题。这篇报告文学在《报告文学》杂志2000年第九期头条发表,又被收入《2000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可喜的是,21世纪的今天,新一届政府上任后,已在农村全面实行义务教育。
接着,杨豪又关注到农民工的问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量的农民就流入城市,他们为城市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以他们廉价的劳动力为城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他们被排挤,被歧视,在城市遭受非人的待遇,吃最差的饭,干最脏最重的活,住环境最恶劣的工棚。最让他们痛心和流泪的是要不到工钱,辛辛苦苦,累死累活地干一年,到年底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他认识到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容忽视。最终温家宝总理亲自出面为农民讨工钱,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才得以解决。他写出了《中国农民大迁徙》,这部作品被中国作家协会评为2007年重点作品扶持篇目。这一来,为农民而写作,为农民而呼喊。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为社会最底层也是社会的大多数农民而呼号呐喊。(《光明日报》评论语)他似乎已经给自己定位了,把关注农民生存状态作为创作态度了。《文艺报》还辟专栏评论过他《杨豪报告文学秉承良心的写作》可以说是给他最好的褒奖了。无纺布
2015年,杨豪辞去媒体工作,专攻报告文学,所以,杨豪从记者到作家来了一个悲哀的转身。当了作家的杨豪依然是一身正气,甚至更凭着一腔良知。
外面世界真精彩,患难夫妻见真情
大千世界,滚滚红尘,已经成名的报告文学作家杨豪自然不乏粉丝,尤其是像他这样写社会问题的硬汉作家,更不乏很多崇拜者。其中,就有一个社区服务中心的女经理爱上了他,她年轻漂亮,有知识有口才,能歌善舞;几次接触后,在她眉眼的扫描下,在她超常规的举动里,他早已心猿意马了。别看她平时那么高傲,可在他面前却又是那么娇嗔,像个天真的孩子,高傲的女人在你面前撒娇是令人心醉的。从此,她的笑脸时时在他眼前闪现,她那甜美圆润的声音时时在耳边回响,她那轻盈敏捷时身影处处在他眼前飘荡,尤其她那瀑布一样的披肩长发,一飘一闪,撩拔得他的心一上一下,有时他像着魇般地痴呆半天。无纺布
厂家订制各种克重规格无纺布非织造布电话15838056980
其实,杨豪何尝不羡慕那种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情致?每当有红颜知己投情送目的时候,他的眼前就浮现起妻子艰辛劳作的身影,他心里就一阵内疚,他不能做对不起妻子的事情。
回到家里后,妻子不时给他上课,点着他的额角,说:你还是要好好地珍惜我,像你这样个穷秀才,钱也没钱,房也买不起,车也买不起,要是哪个娇小姐嫁了你,不早就跟人跑了!只有我不嫌你穷。
是的,天下要数我的老婆最好,不管我是贫穷还是富裕,即都死心塌地地跟我,永不变心。
外面的女人再好,总没有我踏实,你有钱没钱我都不变心。
外面的女人不仅夺不走杨豪,相反他更加珍爱妻子,哪怕外面再忙,杨豪总要每个月回去看一眼妻子,免得她为自己牵挂。为了弥补妻子的感情,他每次回到老家,都尽量帮妻子干活,挖菜园、挑猪粪、洗衣服,什么都干,甚至还帮妻子修指甲。从这些细小的事情中,体现了对妻子的情与爱。
每当杨豪想在家里多呆几天,多陪陪妻子,而妻子却又劝他走:你到外面干你的事业去吧!不要在家里守着我,好男儿志在四方,不能太恋家,家里有我哩!他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作为一个农民儿子走出来的作家杨豪,可他似乎很平静,很低调,因为飘浮不定的生活,他不敢把妻儿接进城里来住,每个月他都要回去看看,两头跑。幸好,他习惯了这种生活,他总觉得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他的根还在那片土地上,他对那片土地产生了强烈的依恋和牵挂,他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如果不常回去看看,他就会感到失落,他不愿意割断家乡的根,否则,也就没有了创作激情和灵感。他特意写了一篇散文《故乡是我灵魂的栖身之地》,道出了他对家乡的深切感情。这或许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永远也抹不掉的烙印,也或许正是和农民有着水乳交融的感情和息息相通的命运之所在,才能写出那么多真执的作品。无纺布
采访中杨豪告诉我,写三农问题的报告文学很苦,要经常往农村跑,要收集很多材料,往往作品的稿费还不够旅差费。但他就是鬼使神差地陷进了三农问题的研究和写作中去了。要知道,写三农题材报告文学成本很高。为了搜集和采访到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我必须到处跑,要支付大量的旅差费、住宿费,他没地方报销,别的专家学者搞三农问题研究,都是拿国家课题经费,杨豪不仅没有经费可拿,反而自己掏腰包。回来写成稿子还要自己花钱去打印。就是书能够顺利出版,版税还不够成本。所以杨豪的经济状况一直不是很好。他买不起房,买不起车,好多朋友说:杨豪,你怎么搞的,你的名气和你的待遇不相配呀!对于这些,杨豪只能置然一笑,他淡薄名利,不然他是不会搞这个三农问题的苦差事的。无纺布
杨豪唯一感到愧疚的是对不起自己的妻子,不能让他跟自己享福,无法实现当初的承诺。让妻子大半辈子还在乡下苦熬,青丝都熬成了白发。他多少次在妻子的面前表达了自己的苦衷,声言欠老婆的太多了。可妻子却不怨他:你在外面好好干吧,我在家里种点地,养几头猪,补贴家用,不拖你的后腿,只要你干的对社会有益的事,我苦点也甘心情愿。我相信以后日子会慢慢好起来的。
听完妻子的话,杨豪感动得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妻子却安慰他说:只要你在外面平平安安,受人尊敬,我也就心满意足了;况且我在城里也住不好,我在家里吃苦惯了,也住习惯了,真要进城我还没那个福气。妻子的话说得他鼻子酸酸的,还是自己的好妻子理解自己。
这一切为什么?为了报告文学。苦虽然苦,但他活得很充实,很坦然,问心无愧。别人不敢说的话他说了,别人没有做的事他做了。同情弱者,藐视强暴,这本是人的本性,但当今人们都把人的这种本性隐匿起来,变成一个虚伪的自己,他意在唤起人们良知的觉醒。
尽管他陷入如此的境地,但他不后悔,他还继续致力抒写三农问题的报告文学,抒写自己要说的心里话。因为,国家现在正重视三农问题,他也研究了多年三农问题,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也情系三农。而且,三农问题不仅仅是单纯的三农问题,它牵涉到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农村不发展,农业上不去,整个国民经济都上不去;农业现代化就无法实现。农民问题不解决好,国家就不能安定,构建和谐社会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成为空话。所以现在国家也把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他现在看到希望了,新一届政府真正重视农村,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最叫人振奋的举措是取消农业税,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让农民休养生息。这是从古到今,没有哪一个政府能够做得到的,这是天下苍生的福祉。所以,他决定为农民写作。无纺布
永远不会抛弃你,好妻子牵挂一生
本来,聚少离多;2008年底,他又借调到北京中国国史研究编修馆,离家更远了,他只能在法定节假日才能回家与妻子短暂的团聚。在记者采访他妻子项福珍时,她说:只要丈夫在外面干出事业来,我守着这个残缺不全的家心里也高兴,在家乡人面前有光,在不在一起我不在乎,反正我已经习惯了。
他说,他这么多年一直在关心三农,新一届政府也比任何时候都重视三农,新一届政府也比任何时候都重视三农,他更要将自己发现到的问题,以及好的建议写成报告文学,为政府提供一些建言献策的参考,也为新时期报告文学填补一些空白。无纺布
杨豪之所以写出有深度的三农问题报告文学,因为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他的家还在农村,他虽然在城市忙着写作,他农村的根还没有割断,他就这样在城市——农村,农村——城市两头跑,城市的朋友把他当农村人,家里的父老乡亲又把他当城市人,他就充当了这样一个复杂的角色。他说自己是一个离家出走的农民,一个城市的游子,甚至就是一个打工的农民,不过是在文化单位打工而已。尽管两头来回奔波,常常弄得他身心疲惫,但他却能亲近农民,直观地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的悲苦,体味农民生活的原生状态。这为他的三农问题报告文学创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和文学厚土。他是爱农村的,爱农村的那个家,每次回去,他都要亲亲他的狗,亲亲他的猫,亲亲他的老婆。然后换掉鞋,看看地里的庄稼,看看菜园里的蔬菜,看看他栽下的果树,只有踩在充满泥土气息的土地上,他的心里就感到踏实。再后他又走进父老乡亲的家,同乡亲叙叙话,唠嗑田里的墒情,家里的收成。也看看村里的孤寡老人,他每次回去总要给这些老人买双棉鞋或加厚的袜子,尽管事情小,但那是他的一份情啊!无纺布
妻子有时半真半假地开玩笑:你的事做大了,你别在外面被美女照花了眼,不要我这黄脸婆了。
杨豪也逗妻子说:那万一有哪个女人非要嫁给我怎么办?
你不要我也没办法。但做人要凭良心,你不要我我也不走,就守着你这个破家,让孩子养我。妻子好象说得有点伤感。
杨豪坦然一笑:我跟你逗着玩的,你就当真了。我怎么会不要你呢?丑妻家中宝啊!我若不要你,我就再不敢回舒家山了,家乡人不会把我骂臭才怪呢?
我说你找个我这样的,也算是你的福气了。又贤惠,又老实,又顾家,要搁别人,你把我丢在家里十几年,早就远走高飞了。
是是是,你是我娶的个活宝哩!
你要是找了个城市的小姐,叫你横着你就不敢直着,哪有我这样听话的老婆好!
当然,所以我才不变心嘛!
杨豪一番坦诚的话说的妻子很高兴,我今天什么事也不让你做,我也不做事,陪你玩一天,回头我再赶点忙。我们好好照点相。于是,杨豪带上相机,和妻子一起去池塘边漫步,去山间草坪淌洋,妻子好像焕发了青春,他们一起在草地上高兴地打滚,尽情地嬉戏,笑得很开心,他为妻子拍了好多好多的照片;闹罢了,他们一起坐在草地上,妻子动情地说:别人都是先恋爱后结婚,我们却是先结婚后恋爱,这也蛮好的,总有一种新鲜感。啊,妻子原来也是一个感情蛮丰富的人。无纺布
其实,杨豪也离不开妻子,离不开故乡,他创作的许多素材都来自家乡,来自妻子的提供。20世纪90年代初,农民负担最为恶劣的时候,妻子来信说,家乡的农民没法过日子,杨豪回去写了《农民负担为何居高不下?》的内参,县委书记在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宣读,尔后取消了赶猪、牵牛、撮粮食的棒子队,纠正了这一过急的作法,为家乡父老办了实事。后来,他又把农民负担问题写成了报告文学《农民的呼唤》发表在《当代》杂志上,收到了许多农民朋友的来信,五家刊物转载,后来还获得了年度奖,收入中国作协创研部《1999年中国报告文学精选》。2002年,妻子打电话说:家乡死了好几个亲人。杨豪便带着《湖北日报》的记者朋友一起赶回去,采写了《16起农民自杀的背后》的内参,前省委书记俞正声作过重要批示,刘友凡副省长带调查组去调研,尔后把家乡舒山村作为重点贫困村加以扶持,如今家乡已改变了很大的面貌。杨豪后来又把家乡的变化写成了报告文学《生命的重负》及其续篇《我的父老乡亲》被好几家杂志和网站转载。
好在三农问题本届政府一贯重视,连发10个中央1号文件锁定三农。杨豪的报告文学总是与时俱进,及时反映农民的心声,及时反聩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现实。无纺布
由于杨豪报告文学的成就,作为三农问题专家被吸收进民革湖北省委委员,每年都要拿出几篇提案。
2018年出版的《城乡大裂变》入选全国百家出版社征集推荐的首批乡村振兴与扶贫扶智主题出版书目。
2021年,一向以写报告文学著称的作家杨豪,最近又出新书《大国小康》,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是他历时10年采访调查、4年反复修改完成。作者向我们讲叙了一个个关于贫困和扶贫的故事,融汇了作者10余年的心血,还有对共和国扶贫脱贫的热切关注和情怀。以第一手资料通过共和国走过的艰难扶贫历程,全景式地展现了各行各业扶贫的行动和成果,可以说一部脱贫攻坚的百科全书,也可以说一部我们了解贫困问题和如何解决贫困的参考资料。作品以全方位叙述中国扶贫工作走过的历程,揭示中国如何奔向小康的,本书不愧是一部深情书写脱贫攻坚的心血之作,曾获2017年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及湖北省委宣传部精品文艺工程奖。2022年,湖北省作协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参评作品中,杨豪的《大国小康》有幸入围。
今年,杨豪又向出版社申报了一部写乡村振兴的重大选题,已获通过,祝杨豪在新时期报告文学取得更多的成就!无纺布
文/图 周耘芳 谢虹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